Jane
阿珍
年龄 : —— 注册日期 : 08-12-26
帖子数 : 382
地点 :
|
主题: 世界华文文学的新绿地——首届“南洋华文文学奖” 4/1/2009, 5:56 pm |
|
|
转载自 趣艺网 -文艺论坛 http://quyi.net
主题:世界华文文学的新绿地——首届“南洋华文文学奖” 作者:YUTOU 12:46pm 26/12/2008
开垦南洋新绿地 本土文化新气象 —首届“南洋华文文学奖”
2008年11月22日,备受狮城华社与文化界瞩目的“南洋华文文学奖2008”,于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举行颁奖典礼。
“南洋华文文学奖2008”由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主办,协办单位包括:南洋客属总会、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丰顺会馆、应和会馆、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锡山文艺中心、华裔馆、世界科技出版社等。
这项由“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基金”推动的文化活动,被比喻为“世界华文文学的新绿地”。
“南洋华文文学奖”从孕育、筹办和成立,短短不过2年时间,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大力推动外,客属团体和热心人士积极支持和参与,更大力度促其成功。
<“南洋华文文学奖”缘起>
2006年11月24日,南大杰出校友、客属社团领导刘新汉在“南大校友论坛”倡议设立“海外华文文学奖”,并乐捐10万新元,呼吁成立“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基金”,推动世界华文文学。
在刘新汉的影响下,热心人士和客属社团纷纷响应与支持,几个月内,迅速获得巨额捐款。计有: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捐献$300,000;南洋客属总会会长何侨生捐献$200,000;施涌龙、刘新汉、陈廷雷、何能恩等各捐献$100,000;南洋客属总会、丰永大公会各捐献$20,000;冯柏松、新加坡丰顺会馆、钟仕达、新加坡当商公会、黄淼权、曾宪民等各捐献$10,000。这笔民间捐献,加上政府一对一的捐款,筹得基金共二百万新元。
2007年7月14日,在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开幕典礼上,“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基金”正式宣布成立,当日主持仪式的主宾李光耀资政先生亲自颁发鸣谢牌匾给10万元以上的捐献者。
经过多次开会讨论,筹委会将“海外华文文学奖”改名“世界华文文学奖”,最后正名为“南洋华文文学奖”。其宗旨为鼓励和推动华文文学创作,反映华人社会文化,奖励杰出华文作家,树立艺术典范。
“南洋华文文学奖”由南大孔子学院基金委员会监管,两年一届,组织评审委员,在全球范围内选出一位最杰出的华文作家,奖金4万新元,创意奖杯一座,并同时为作家出版代表作品专集。
<民族魂的拓荒者>
首届“南洋华文文学奖”得奖人,是新马华文文艺先驱作家方修先生。
与方修先生有深厚交情的文化人陈川波先生,特别强调方修作品中秉持的“本土意识”。他总结方修作品的特质:一、重视文学作品的现实性;二、重视文学作品的人民性;三、重视文学作品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怀;四、以新马社会本土意识为根,吸收他国民族文化、文学的民主精华,利于更好地从事新马华文文学的研究、学术性的编著及文艺创作。
欧清池博士称方修先生为“民族魂的拓荒者”,并例举方修先生对马华文学的巨大贡献、在马华文坛上的地位,以及对马华文学的发展和影响。首先,方修对战前与战后马华文学的深入研究,写了《马华新文学史稿》、《马华新文学简史》、《战后马华文学史初稿》三部文学史书。其次,编篡了《战前马华文学大系》与《战后新马文学大系》、《马华文学六十年集》、《马华文学作品选集》以及为故友和友好编选的好多本作品集;再其次,创作了数百篇散文、30多篇书序及数十首旧体诗词。方修先生常年累月地埋首于马华文学的编篡工作,不止推广马华文学作品,也进一步提高他作为马华文学史家的地位。
由于方修在1962年送的一套《马华新文学史稿》,黄孟文博士从此爱上了马华文学。如今《马华新文学大系》10部,已成为各地区大专中文系不可或缺的马华文学参考资料,黄博士常向学生推荐方修的作品,并对方修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埋头苦干的精神赞赏不已。
<对新马华文文学的贡献>
“南洋华文文学奖2008”评委会如此评述方修:“方修是新马华文文艺先驱作家,是编篡新马华文文学的第一人,是对马华文学的性质和特点作出科学界定的第一人,也是在海外华文文学界本地人写本地文学史的第一人”。
方修先生对本土文学的贡献与成就,符合“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基金”的宗旨。87高龄的方修先生,一生不懈从事本土文史研究,获得“南洋华文文学奖2008”,当之无愧。
<提携后进成立“方修文学奖”>
当坐在轮椅上的方修先生进入会场,全场掌声如雷,会众纷纷起立,对这位德高望重的文化拓荒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与崇高敬意。
方修先生从教育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手中接受4万元奖金与一个由雕塑家陈连山设计的奖座。
难能可贵的是,方修先生将所得奖金全数捐献以成立“方修文学奖”,作为年轻作家出版个人创作集或评论集。方修先生这种抛砖引玉,提携后进的襟怀,值得学习。
<东亚学者文化盛事>
“南洋华文文学奖2008”颁奖礼,与“第7届东亚学者现代中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日举行。
这二项文化盛事汇集了来自新加坡、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区著名大学的教授、学者、专家以及文化艺术界人士。
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都会文学与社会变迁”,15位专家发表了有关东亚社会和现代都市文学的课题,文学交流促进合作。
与此同时,通过“南洋华文文学奖”颁奖礼,本地文化界人士讨论方修先生的文学成就与贡献,也让海外学者对本地华文文学的发展与概况有所认识。
“南洋华文文学奖”以及“方修文学奖”的设立,标示了南洋文化新绿地开垦与形成,文化界进一步积极支持本地创作,确立本土文学艺术发展路向,并为21世纪华人世界带来新的文化风貌。
★小资料★
南洋华文文学奖得主2008——方修
原名吴之光,1922年2月9日,在中国广东省潮安县出生。方修在原籍接受小学、初中及一年的师训教育。
1938年,随母南来与父亲团聚,曾当过机器制造厂工人、商行学徒。1941年,在《新国民日报》当校对和见习记者。
1942年,日军南侵。1月间,方修与友人加入“星华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开办的文化青年干部训练班,接受抗日文化宣传工作训练。
新加坡沦陷后,方修先后在吉隆坡担任《民生报》和《中华晚报》记者。1946年开始,在柔佛州、廖内群岛和新加坡执起小学教鞭。
1951年,方修受聘为《星洲日报》新闻编辑,并主持《星洲周刊》编务。
1956年,方修被调任《马来亚新闻》编辑主任,先后兼编该报《文艺》、《星期小说》、《青年知识》和《文化》等副刊。期间每年也为《星洲日报》新年特刊撰写一篇关于新马文艺的总结性文字,并开始有计划地发掘和整理马华文学史料。
1966-1978年间,方修担任新加坡大学中文系兼职讲师,负责新马文学、中国新文学以及鲁迅研究等课程。
1980年,方修开始主编新加坡文学双月刊《乡土》,并在案997年创立了热带文学作品俱乐部,担任顾问至今。
方修先生是最先从事马华文学史料的学者,他的贡献是开创了马华文学研究,并编撰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参考作用的《马华新文学大系》巨作。
除了对马华文学的研究,其他题材的创作也不少,除了评论和散文,方修同时也是个古体诗的爱好者。 |
|
Jane
阿珍
年龄 : —— 注册日期 : 08-12-26
帖子数 : 382
地点 :
|
主题: 回复: 世界华文文学的新绿地——首届“南洋华文文学奖” 4/1/2009, 5:59 pm |
|
|
感动的好事,要让多一些人知道。 在此向所有推动“南洋华文文学奖”的功臣们致敬! |
|
任我行
店长
年龄 : —— 注册日期 : 08-12-27
帖子数 : 214
地点 :
|
主题: 回复: 世界华文文学的新绿地——首届“南洋华文文学奖” 4/1/2009, 6:17 pm |
|
|
- Jane 写道:
首届“南洋华文文学奖”得奖人,是新马华文文艺先驱作家方修先生。
与方修先生有深厚交情的文化人陈川波先生,特别强调方修作品中秉持的“本土意识”。他总结方修作品的特质:一、重视文学作品的现实性;二、重视文学作品的人民性;三、重视文学作品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怀;四、以新马社会本土意识为根,吸收他国民族文化、文学的民主精华,利于更好地从事新马华文文学的研究、学术性的编著及文艺创作。
记得总理在国庆演讲中还说“不要太强调本土意识”吗?但本土意识其实才真正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本。一天到晚强调外来移民,这个国家还有什么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