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狮城 Nightless Lion City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不夜狮城 Nightless Lion City

成立于2008年12月24日 Since 24/12/2008
 
首页首页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索搜索  注册注册  登录  

 

跨越族群的断层线- 刘学敏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向下 
作者 留言
Jane
阿珍
阿珍
avatar


年龄 : ——
注册日期 : 08-12-26 帖子数 : 382 地点 :

跨越族群的断层线- 刘学敏 Vide
帖子主题: 跨越族群的断层线- 刘学敏   跨越族群的断层线- 刘学敏 Empty6/1/2009, 2:23 pm

在他的85岁生日前夕,李资政在接受海峡时报的访问中提到:“(新加坡人)须认清,我们的多元种族社会的断层线是不太可能完全消除的。”(海峡时报,2008-9-10)。也因为这样,新加坡的政治开放必须缓慢而慎重,避免因为过度的开放造成民粹政治的抬头,撕裂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和谐社会。

但族群的断层线,是否就真的那么难以消除和跨越吗?

经过了43年的独立建国以后,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人的本土意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起来。共同的成长记忆,不同肤色的同袍在部队里服役挥洒的汗水,甚至那不登大雅之堂的,但却是全体新加坡人都能够沟通的新加坡英语(Singlish),其实已经慢慢的在独立后成长的新一代新加坡人里头,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国民意识。

这个观察,在这次的奥运也得到了证明。新加坡华人虽然也为奥运的成功举办而高兴,但并不像中国公民和海外华侨一样带着民族自豪感来看待北京奥运的举办。和我的中国同事比较起来,我并没有那样的民族悲情,觉得需要靠奥运来一雪那被外国欺压的百年耻辱。

海峡时报的印裔资深编辑Janadas Devan,在8月23日的所作的报道《华人,但新加坡》(Chinese, but Singaporean)里就指出,就算是在英语社群的偏见里被认为是亲中国,文化单一的来自传统华校和特选中学的记者,在报道奥运的时候更多是带着一种旁观者的客观态度,从新加坡人,而不是中国人的角度来报道奥运。

这篇报道更进一步指出 - 在这个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竞争中,新加坡华人里头的新加坡元素打败了他们血液里的华人元素(the 'Singaporean' in 'Chinese Singaporean' has won)。他观察到新加坡人的认同已经并不纯粹是基于种族或者文化了。(Yet all said, in varying ways, that their identities were not based solely on race and culture.)

所以就算这个族群之间的断层线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我认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融合,这个断层线就算不能完全消失,也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以“新加坡的国民认同”这个桥梁而逐渐得到跨越。

当然,这个工作并不容易,也是长期的。更让这个工作变得困难的,是近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客工、外籍学生等的大量涌入。在旧的断层线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跨越以前,新的断层线 - 本土新加坡人和新移民之间,新加坡工人和客工之间,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之间,有可能在我们不注意的情形下开始浮现。

为了更好的保持我们的社会凝聚力,有几个方面也许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1) 加强对歧视性言论(discriminatory speech)的监督和防止

在一些经历过种族冲突的国家如美国,对于歧视性言论的处罚不但来自于法律的制裁, 也来自于舆论和企业。美国法律的***法案(bills of rights)保证了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因为他的种族,宗教和文化而受到歧视。遵从法律的美国企业,只要发现有任何人在公司内发表歧视性言论,不管职务多高,功劳多大,二话不说马上以“违反公司政策”加以开除。公众人物,不管是政治人物,大学校长,社会名流,只要一个不小心说了一些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马上会被冠以“种族主义者”的骂名,从主流媒体那里再也不会得到正面的报道,反而只会得到谴责。社会上就等于遭判了死刑。

也因为这样,每一个人都知道任何的以偏概全的,针对基于性别,文化,种族或者宗教所做的负面言论都是属于歧视性的言论。了解到发表这样的言论不但会带来冲突,更会对自己的前途带来负面的影响。学校教育从小就教导学生种族歧视的祸害和说明那些言论是带有歧视性的。主流媒体,公共知识分子和政府更是身体力行的监督和防止种族歧视言论的蔓延。

我认为新加坡在这方面有可以向美国学习的地方。

除了加强对于歧视性言论的制裁以外,我觉得在教育上我们应该更注意教导学生什么样的言论是属于歧视性的言论。有好一些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种族,文化和宗教的偏见必须从小就开始通过教育来消除。那些诸如某个民族比较聪明,那个民族比较懒惰,某种宗教是魔鬼的阴谋,那个宗教是恐怖主义的温床等偏见都应该在学校教育里头被提起和消除。

除了学校教育以外,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客工、外籍学生等大量涌入,我们也必须对这些外来者做出同样的教育。来自文化上拥有长远历史的大国的移民和客工,个别人士也许会不自觉的带着大国沙文主义,免不了要对新加坡指指点点。有的甚至会认为新加坡既然是华人国家,就应该回归祖国的怀抱。或者认为新加坡的以英文为主的语文政策是一种像台湾那样的“去中国化”,是从骨子里的崇洋媚外。一些新移民创设的网站里头偶尔也会看到一些对于其他民族的歧视性言论。

这些从原有的文化和民族教育带来的思维,如果不小心控制,极大可能造成消极的影响。 移民局在核发外国人在新加坡长期居住的申请时,应该考虑通过基层组织,雇主和学校,提供关于多元种族的敏感性的培训(diversity training)给这些外国人,确保他们在新加坡居住的时候注意防止发表歧视性的言论。

(2) 加强跨民族之间的对话和了解

911以后,美国人忽然发现原来在回教世界里头他们是这么样的遭人痛恨。对于一般美国人来说其实是一个当头棒喝。因为美国人一直以来认为美国是一个受全世界尊敬的国家。在他们的心目中,美国人领导世界打败了纳粹主义,在废墟里重建了欧洲,接着领导自由世界赢得了对抗共产主义的冷战。在他们的心目中,全世界都受了美国人的恩惠,怎么会忽然之间有数以亿计的回教徒那么痛恨美国?

也因为这样,美国的民间开始了一股了解回教的运动。主流宗教领袖也开始主动的寻求和回教学者的对话。全球性的跨宗教的对话(Interreligious Dialogue)也开始成为一种常态。

我拥有的第一本系统性的介绍回教的书 - 《回教入门》(Islam for dummies), 其实正是在美国的主流书店购买的。

但在新加坡,我觉得民间对于不同族群的了解还是属于片面的。而这些不足正是我们需要加强的地方。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虽然我在新加坡受完了系统性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记忆中在学校教育里头比较花时间学习过的是中国历史和欧洲历史。对于新加坡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的知识和了解,学校里这方面的教育不多。

举例来说,对于印度的历史,除了知道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和兴都教里头的种姓制度以外,我对印度在被殖民之前的历史如莫尔王朝知道的很少。

马来民族的起源,回教在东南亚的引入和影响,回教的教义,和其他宗教的异同,其实都没有在学校里头得到有系统的介绍。甚至一些日常观察到的现象如回教的成年女性为什么要戴头巾?halal食物的定义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一般的新加坡华人来说,大概都不甚了了。

无知造成偏见。偏见造成歧视。当这许多的新加坡人对于其他族群的宗教,文化和价值观都所知不多的时候,自然容易会造成误解和偏见。如果我们要更好的弥合不同族群之间的断层线,那一般新加坡人对于新加坡其他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的知识,是必须要具备的。

所以我认为教育部在国民教育的教材里头除了对于新加坡的历史的介绍以外,也应该引入新加坡三大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的教材。通过客观和全面性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同在新加坡生活的各个民族的生活形态,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只有通过这样的了解我们才会学会尊重彼此的不同,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片面理解其他族群和我们的不同,然后形成这些风俗习惯是愚昧或者莫名其妙的偏见。

社会方面,基层组织也可以考虑在社区的层面上组织跨宗教和民族的对话会。一些宗教性的节日也应该邀请不同的宗教团体参加。在庆祝不同的节日时,除了吃吃喝喝以外,里头的庆祝内容也可以考虑加入知性的讲座和对话。这样的对话会也可以把一些民间的偏见通过有理有序的场合加以消除。

也只有通过更多的对话,更深的了解,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弥合这个多元民族的断层线。通过建立更强的国民认同的桥梁,我们也可以更好的来跨越这个断层线。也只有这样,新加坡才能够在这个更开放的社会里稳健的前进,建立更美好的未来。
返回页首 向下

跨越族群的断层线- 刘学敏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夜狮城 Nightless Lion City :: 主题殿 Main Section :: 民生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