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狮城 Nightless Lion City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不夜狮城 Nightless Lion City

成立于2008年12月24日 Since 24/12/2008
 
首页首页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索搜索  注册注册  登录  

 

上传Reach-华语, Fun! (作者:刘学敏)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向下 
作者 留言
Jane
阿珍
阿珍
avatar


年龄 : ——
注册日期 : 08-12-26 帖子数 : 382 地点 :

上传Reach-华语, Fun!  (作者:刘学敏) Vide
帖子主题: 上传Reach-华语, Fun! (作者:刘学敏)   上传Reach-华语, Fun!  (作者:刘学敏) Empty29/12/2008, 7:50 pm

(Jane 附言:感谢作者刘学敏的分享,由于此文曾经投函早报没被刊登,现在由我直接传给民情组。)

在和好一些从事华语教育的朋友们沟通中我常常都会听到这样一个现象 -那就是,现在的学生对于华文的学习的兴趣总体上来说随着年纪的增长而下降。我自己的外甥和外甥女虽然从小就来自讲华语的家庭,但上了中学以后同样的也更趋向以英文来沟通。对于华文的学习的态度几乎就把华文当成了一种不能不学的,英文所说的“必要之恶”(necessary evil)。

难道说这个问题就真的无解吗?我们能否从企业管理中得到一些鼓励学生去学习华文的启示?

在管理学里头,很多时候企业在并购了一个新的公司以后,或者为了推动新的战略以适应新的市场要求,都必须进行文化变革以重新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于企业来说,文化变革的管理元素中除了要不断的和员工沟通以外,更重要的是重新设计企业对于员工的奖励机制(incentive system)。

根据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卡巴兰(Kaplan)的定义,奖励机制是“管理层为了驱使员工去把工作做好而设计的各种措施 ”(, Knowledge@Wharton, May 31, 2006)

所以从管理学的角度中我们可以探讨,在华文教育里我们有那一些奖励机制来鼓励学生学习华文?这些奖励机制的效果,在整个社会以英文为工作语言的前提,在升学上和课业要求上对于学生的华文水平的要求进一步的放宽,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又是如何?

根据我的观察,现存的奖励机制大概有以下威逼利诱这两种:

(1) 威逼: “华人不懂华文是可耻的 ”

不管在课堂还是家庭,常常会听到这一句话:“你是华人,华文这么差,你丢脸不?”。这句话背后的价值观就是 - 作为华人就必须懂得华文,否则是很羞耻的事。

但我们也必须了解,价值观的选择是一个个人的决定。家长和华文老师具有的“华人不懂华文是羞耻的 ”价值观未必是学生全心全意接受的。学生们可以反问 ――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民族的人群流动到各地定居,难道说不管移居到那里都必须学会自己原来所属的民族的语言吗?这么多在美国,澳洲等国家出生和成长的华裔孩子从小就在一个讲英语的环境生活,难道就要因为自己不懂得华文而感觉丢脸吗?

(2) 利诱: “中国崛起,学好华文将来可以到中国赚大钱”

在这方面本地的华文媒体在报道中也有意无意的突显华文在中国崛起中所可以带来的经济利益。全球投资家罗杰斯(Jim Rogers)移民到新加坡以便让自己的下一代学习中文的决定,以及新加坡好一些高级经理人因为华文程度不好失去升级机会的案例都被大篇幅的报道。

但学生们同样也可以认为 - 世界这么大,难道每个人都要和中国打交道吗?新加坡的精英圈子里,不管是商界还是政界,华文水平不好的领袖人物比比皆是,难道说一定要华文好才可以出人头地?

电影《小孩不笨2》里,学生在反驳华文老师时就有这么一句台词: “校长的华文也不好,可是她不是照样做了校长吗? ”

由此可见,我们目前的奖励机制可以说并不足以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华文的必要。或者说,无法让学生心悦诚服的,自发的去学习华文。

更尤其华文教育常常被定位成是抵御西方歪风的堡垒,和传播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平台。来自传统华校的华文老师,更倾向于认为中文老師的責任,不仅仅是只負责教小孩写好文章,更主要是教小孩道德倫理,把中华文化的內涵教給學生。

但对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英文的时候并没有被要求去接受英国人的传统道德伦理和基督教的教义。全世界的英语系国家各有各的,多元的价值观的体系,而不是接受统一的,来自英国的传统价值观。那为什么学习华文就必须同时要接受华文老师所灌输的来自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呢?

在整个大环境都已经不利于中文的学习下,还要赋予华文教育这么多的附加任务,是不是“叫华文太沉重 ”了?

所以,与其从老师和家长的角度来强调华文的重要性和传递背后的价值观,为什么我们不换一个角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真正的以他们的要求来设计可以让他们自发的学习华文的奖励机制呢?

我的建议是 - “快乐华语”。华语不仅可以是 “cool”(酷),华语也可以是“fun”(有乐趣)的。

好几年前,我曾经在演讲中(2001年全国华语演讲比赛)建议大家带领学生去体会中文的多样和美丽,去享受学习中文的乐趣。我认为“我们(老师和家长)只要带领他们(学生)跨过中文的门槛,进入中华文化的宝库里,他们的中文,自然而然就学好了。”

我自己学习华,英两种语文的经验是 - 学校教育只能提供一个最基本的语文基础。真正对语文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不是来自于刻板的课本,而是来自于从各种文字作品的阅读中所带来的乐趣。

而这些作品一般都不是严肃的文学,而是各种游戏文章和流行文化的产品,如流行歌曲,武侠和言情小说。许多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家如三毛,李敖,金庸,古龙,亦舒等人的作品,都成了我在成长过程中课余的乐趣的来源。而在这些大量的阅读中,语文的程度也就潜移默化的提高了,根本不需要华文老师的鞭策。

同样的,我在英文作品方面得到更多乐趣的不是来自传统的英国文学如莎士比亚或者狄更斯等人的作品,而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柯南道尔等人的推理小说。一直到今天,再度阅读这些作品都还会让我感觉里头文字运用的优美和情节的引人入胜。

本地资深报人韩山元在讨论导读会的文章中针对要选择什么作品来导读,认为最好选择 “具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烙印……或某个时期文艺创作的巅峰之作。有些书,只能当作“文化垃圾”,拿垃圾来导读,意义何在?”(2008年10月3日联合早报副刊“四方八面”《读书会要提升》)

但我反而觉得,作品的选择反映了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观。所以到底什么是“文化垃圾”,什么是“颠峰之作”说实话也不容易有一个定论。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什么是“文化垃圾”也都会有不同的认知。

古典名著《红楼梦》在清代面世的时候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休闲作品,也因为里头有描写男女性行为的情节而被卫道之士认为是“***”而大加鞭挞。作者曹雪芹都认为自己的文字是“满纸荒唐言”。但时至今日,还有人认为《红楼梦》是“文化垃圾”吗?

所以与其去争论由于不同的价值观所引起的该选择什么作品的问题,我反而觉得老师和家长们在帮助学生选择华文读物的时候,也许更应该从学生们的乐趣取向来帮助学生们选择,而不是为了灌输自己的价值观而硬推销一些他们觉得没有什么乐趣的作品。

与其要求学生们去读经,为什么不鼓励他们去看武侠小说或者爱情小说?与其要他们去背诵诗词,为什么不让他们去听流行歌曲?只要他们能够从这些接触中得到乐趣,那用不着老师和家长们担心,他们自然而然会持续的去接触,去阅读。而他们的华文程度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华文程度提高了以后,再带领他们去接触唐诗宋词和各种传统的文学名著,不是更容易,更顺理成章了吗?

所有与其不停的感叹华文教育在本地的困境,为什么不放下身段,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去寻找,到底那些作品可以让他们得到乐趣,和他们取得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去接触和阅读,让他们从中得到乐趣,得到安慰,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真做到这样了,我们还需要担忧孩子们学习华文的热诚吗?

让华语,FUN!
返回页首 向下

上传Reach-华语, Fun! (作者:刘学敏)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夜狮城 Nightless Lion City :: 主题殿 Main Section :: 民生区 -